 守則1「定時」─ 盡快開始餵母乳,定時持續排出乳汁 寶寶於出生的一個半小時內就可以喝到乳汁,因此媽媽可以把握這段哺乳的「黃金時間」開始嘗試哺餵。後續應定時幫助乳汁順利排出,減少乳汁淤積,每次母乳哺餵的間隔時間避免超過4小時以上,一旦間隔拉長,就可能使乳腺中的乳汁變得黏稠,而淤積在乳腺中,若淤積的母乳停留過久,就容易因乳腺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增生,使乳腺菌叢失衡,增加各種乳腺炎症狀的發生機率。 因此,建議媽咪平時養成定時餵奶習慣、每次將殘乳排空、同時也要避免乳頭受傷,保持乳腺暢通,降低乳腺中的壞菌滋生可能性。 守則2「飲食」─ 充足水份攝取、減少油膩飲食 乳腺阻塞是容易引發乳腺炎的狀況之一,其因母奶中的脂肪酸凝結成凝乳塊,較容易發生在體脂高、或是經常攝取高油脂食物的母乳媽媽中。 當飲水量不足,乳汁會變的濃稠,想預防塞奶,建議媽媽們可以從飲食方面調整,每天攝取2000~2500c.c.以上水份、避免油膩食物,日常飲食均衡,也可以攝取營養補充品調節媽咪生理機能,就可以有效預防塞奶。 守則3「精準」─ 排除硬塊,多給寶寶吸吮 建議媽媽們應避免穿鋼圈胸罩、或使用過緊的嬰兒背帶,保持乳管暢通,若仍舊出現塞奶狀況時,建議瓶餵的媽媽先暫停使用吸乳器,改用手擠乳的方式將奶水移除;親餵媽媽們則可以在哺乳時,從「塞奶側」開始餵,將寶寶的下巴對準塞奶處,利用口腔將乳腺拉直,當寶寶的下巴托住乳房時,吸吮的同時寶寶下巴就可以輕輕按摩乳腺,自然達到排除硬塊效果。若有塞奶的狀況,提醒也記得要持續哺乳,透過排出奶水來避免乳腺炎喔。  守則4「按摩」─ 輕柔按壓乳房,幫助保持乳腺通暢 若遇到無法排出的頑固型硬塊,可藉由輕柔的按摩鬆動腫脹處,輔助奶水慢慢排出。在沖個熱水澡後,媽媽可以讓身體往前傾彎腰,輕輕甩動乳房,取適量哺育護理油,從乳頭乳暈至整個乳房,搭配按摩手勢幫助疏通乳腺穴道,促進乳汁分泌。 可試著以2~3隻手指輕柔緩慢的按摩,手由乳房的外側往乳暈的方向環狀按摩,每個方向都要按到,並輕柔按壓硬塊處。當寶寶吸吮時,可同時輕按乳房硬塊周圍,只要乳尖處的乳腺通暢,後面塞住的地方很快就可以慢慢疏通。 當症狀出現乳房紅、腫、熱、痛的狀況,可先以濕毛巾敷在乳房上,暫時降低乳房組織充血,緩解發炎反應,並且不論症狀嚴重程度,都應就醫依專業意見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 *乳腺管阻塞及乳腺炎-台灣母乳協會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三十二卷 第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