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有你 ISUNEED
認識紅藜-穀界的紅寶石,三招教你成功吃進超級營養素

認識紅藜-穀界的紅寶石,三招教你成功吃進超級營養素

May 14. 2024

 

認識紅藜

「紅藜」原生於臺灣的高山,是臺灣原住民耕種數百年的原生種糧食作物,因此被稱為臺灣藜。

因其色彩為獨特的紅色,所以也被稱為紅藜。

紅藜富含澱粉酵素,在早年經常做為釀製小米酒的原料,英文名稱為 Red Quinoa,與大家熟知的「藜麥」為同科、同屬的親戚,但營養價值更高

 

紅藜的營養價值

紅藜富含營養素、纖維、蛋白質比起其他的穀類含有更多的高營養含量,被譽為「超級食物」,對人體健康具有許多益處。

  • 蛋白質含量高達 14% 

與小麥相當,為稻米的 2 倍,是蔬食者絕佳的植物蛋白質選擇。

  • 優於維他命C、E的超強抗氧化效果 

富含類黃酮、甜菜苷等植化素,緩解慢性發炎與預防心血管狀況,抑制癌症腫瘤發生。 

  • 膳食纖維比白米高出 10倍 

其膳食纖維高達 14%,為燕麥的 3 倍,地瓜的 7 倍。
足量膳食纖維攝取有助於維持腸道以及心血管健康,同時亦可幫助消化,增加飽足感。 

  • 豐富礦物質 

「鈣質」含量高達 2,523 ppm,為稻米的 42 倍,鐵質與鋅的含量更為地瓜的 11 倍與 8 倍。

  • 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紅藜油脂含量不高,但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於維持心血管健康具有良好效果。 

 

紅藜的產地

臺灣紅藜的產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南部 1,500 公尺以下的中、低海拔山區

已發表的報告指出,2015 年僅剩阿美族、排灣族&魯凱族原住民有小量的栽種。

  • 目前在屏東、高雄、臺東的山區部落有少量栽培
  • 桃園大溪、台南學甲、花蓮也有種植

 

紅藜的源起   

紅藜在臺灣的栽作歷史已近幾百年,原住民俗稱 Djulis。

在 1918 年,臺灣遭遇前所未見的旱災及寒害,白米等糧食作物欠收、引起飢荒時,紅藜曾扮演救命糧食的角色

紅藜一度被誤認為是外來引進的作物,在 2008 年 12 月,經農委會林務局及專家學者重新鑑定,將南部排灣族與魯凱族山地部落栽培之作物正名為臺灣藜成為臺灣特有的植物

過往的利用方式如下

  • 炊飯及釀酒:籽實可作為傳統祭祀之需
  • 供花材等用:全株富含絢麗天然色素,枝條及花穗可作為婚禮和慶典的花環裝飾
  • 保健食品材料:研發商品像是紅藜麥片、膠囊、酵素飲品等

子有你團隊拍攝於台東土坂部落 (2019年)

 

紅藜的靭性

紅藜的品系多樣,生長快速且適應力強,具有以下特性:

  • 對乾旱或貧瘠土地的適應力相當強,有鹽分的海邊環境也可生長
  • 最高可長至 2.8 公尺
  • 南部一年四季可栽種(避開雨季為佳)
  • 栽種期短:由播種到成熟只需要 100 天左右
  • 不容易有蟲害發生,其產量也較不易受病蟲危害影響

 

紅藜與藜麥很不一樣

紅藜(常稱 Red Quinoa)與藜麥(常稱 Quinoa)是同科同屬的近親關係,然而,卻有著不同之處:

  • 紅藜
    • 學名:Chenopodium Formosanum
    • 源於臺灣,又稱「臺灣藜」
    • 外觀上顆粒較為細小,長度約為 3-4 毫米,直徑約為 1.5-2 毫米,呈深紅色。
  • 藜麥
    • 學名:Chenopodium Quinoa
    • 源於南美洲,又稱「印地安麥」
    • 外觀上顆粒較大,長度約為 6-8 毫米,直徑約為 2.5-3 毫米
    • 品種繁多,常見的有白藜麥、紅藜麥和黑藜麥

兩者在營養成分上相近,皆富含蛋白質、纖維、礦物質和抗氧化成分;

然而,臺灣紅藜的整體營養價值更超越藜麥,可以從下列幾處面向進行區分:

紅藜與紅藜麥「產地」不同

國外常看到的「紅藜麥」為藜麥的一種,產自南美洲,「紅藜」則產自台灣。

  • 紅藜主要種植於臺灣東部與南部 1,500 公尺以下的中低海拔山區。
     
  • 紅藜麥:主要生長於南美洲海拔 4000 公尺以上的印加高原。

 

 

紅藜與紅藜麥「味道、口感」不同

  • 紅藜:直接生吃具有一絲甜味,味道如清淡的玉米鬚,口感與紫米或糙米相似,較有嚼勁,有一些黏性,煮熟後的膨脹度比較小。
     
  • 紅藜麥:因為含有皂素(Saponin),所以食用時會嘗到少許苦味,口感與小麥相近,較為鬆軟,煮熟後會膨脹2-3倍。


以上不同的口感特性,也讓紅藜和藜麥有分別適合的料理方式,像是:

  • 紅藜適合添入米飯炊煮、炒飯,增添有嚼勁的風味。
     
  • 紅藜麥適合加入沙拉、粥或湯品中,增加鬆軟的口感。

 

紅藜與紅藜麥「營養結構」不同

紅藜跟紅藜麥雖是近親品種,但在營養價值上仍略有差異,兩者的差異整理如下:

每 100 公克 臺灣紅藜 藜麥
熱量 346 大卡 361 大卡 ✓
膳食纖維 18.5 公克✓ 7 公克
蛋白質 14.4 公克✓ 12.1 公克
脂肪 7.6 公克✓ 6.0 公克
澱粉 50.3 公克✓ 64.16公克
251 毫克✓ 47 毫克
9.4 毫克✓ 4.6 毫克
2 毫克 7 毫克✓
260 毫克✓ 161 毫克
3.2 毫克✓ 2.7 毫克
總多酚 128 毫克 694 毫克
類黃酮 873 毫克 300 毫克

※參考資料:
  1. 藜麥的主要營養成分、礦物元素及植物化學物質含量測定
  2. 新版台灣地區食品成分資料庫
  3. 民族植物紅藜之營養及機能性成分之永續利用


簡單來說,兩者差異最大的營養價值為

  • 膳食纖維:臺灣紅藜高於藜麥「約3倍」
  • :臺灣紅藜高於藜麥約2倍」

由於「藜麥」澱粉含量較高,煮熟後容易膨脹;而「紅藜」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皮較厚,因此口感更為紮實,食用時也可依據自己喜歡的口感來進行挑選。

 

紅藜的五大優點:華麗化身為超級食物


紅藜為低 GI 食物

臺灣紅藜 GI 值僅有35,對血糖的影響比一般白米來得低,能幫助維持血糖穩定,維持健康

升醣指數(Glycemic Index,GI)表示進食後血糖上升速度的快慢。

GI 值小於 55為「低 GI」食物,代表食物在胃腸中會慢慢被吸收,一般為高纖維、多醣類,較使血糖穩定或緩慢上升,尤其適合糖尿病飲食。

反之,GI 值大於 70為「高 GI」食物,像是白麵包、白米飯等低纖維、單醣類。

常見 低GI 食物
(GI值<55)
常見 高GI 食物
(GI值>70)
紅藜 35 白飯 85
糙米 54 白稀飯 86
全麥麵包 50 饅頭 80
燕麥 54 白吐司 80
義大利麵 50 馬鈴薯泥 90

※參考資料:桃園醫院新屋分院


紅藜有效抗老化

學者指出,臺灣紅藜含有花青素、甜菜色素、皂苷、維生素C和維生素E、多酚等具抗氧化作用成分,有助於保護細胞免於自由基損害抑制發炎等功效,對心血管健康有良好幫助

 


研究發現,臺灣紅藜的蘆丁(Rutin)含量高,約佔 70%,高於蕎麥。

 


蘆丁也稱為「芸香苷」,可幫助抗老化、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壓及預防眼睛酸澀
(※參考書籍:芸香苷之研究)

推薦食用對象:

  • 慢性疾病
  • 發炎狀況
  • 健康飲食者

 

紅藜可降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

紅藜富含膳食纖維,且每 100 克的膳食纖維含量約是地瓜的6倍、藜麥的4倍、白米的 15-20 倍

這樣的特性不僅有助於減少脂類吸收,幫助脂類跟著糞便排出體外,更能達到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的效果

 

同時,膳食纖維也是腸道好菌的食物來源,可作為養分幫助腸道好菌生長,維持菌叢完整性

 

推薦食用對象:

  • 心血管疾病
  • 壞膽固醇過高
  • 易有便秘困擾者

 

紅藜對心臟健康有益

紅藜富含植源性不飽和脂肪酸(Omega 3、6、9 ),這些不飽和脂肪酸約佔總體的 83%,是幫助人體運作身體機能的必需性養分。

其所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更優於橄欖油,可以幫助身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 保護心血管健康

推薦食用對象:

  • 素食或不吃海鮮者,補充健康油脂
  • 心血管疾病者

 

紅藜不含麩質

紅藜不含麩質,即使麩質過敏者也可安心食用

許多穀物含有的麩質,是一種常見於小麥、大麥脂中的蛋白質。由於這種蛋白質無法被人體腸胃完全分解,易使部份體質產生「麩質過敏」,像是脹氣、腹瀉、嘔吐等腸胃不適症狀。

推薦食用對象:

  • 麩質過敏
  • 腸胃敏感者

 

食用紅藜應注意哪些事項?

 

腎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應謹慎評估食用

紅藜和其他全穀雜糧類一樣,屬於鉀含量較高,且蛋白質較多的全榖根莖類。

高鉀食物對於腎功能不全及腎衰竭患者,較容易造成負擔。

每 100 公克的紅藜大約含有 2563 毫克的鉀,如同糙米與五榖米,腎臟病患食用應特別注意份量。

 

再健康也不可食用紅藜過量

市售紅藜可分為「脫殼」與「未脫殼」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陳振義強調,「未脫殼」紅藜含微量皂素,在清洗或烹煮過程皆無法完全清除,萬一食用過量,可能造成肝臟的負擔或刺激腸胃

若經常食用,建議優先選擇脫殼紅藜。

學者推算人類每日紅藜攝取量:

(以未烹調的重量計)

  • 脫殼的臺灣紅藜約為每日 70 g(1.5米杯)
  • 帶殼的臺灣紅藜約為每日 125 g(3米杯)

 

紅藜的食用方法

 

紅藜與其他穀類混搭作為主食 

要簡單攝取紅藜的營養,煮成紅藜飯就是最快速方便的料理:

  • 比例:白米:紅藜 = 4:1  ,亦可自行依口味增減
  • 清洗:將白米洗淨、紅藜用細篩網洗到沒有泡沫
  • 煮米:洗淨的紅藜加進米中,加水放入電鍋,以一般煮飯程序進行即可

 

紅藜作為冷食、沙拉

在歐美地區,常見紅藜使用於沙拉、冷食之中。

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食材,輕鬆拌勻,即可簡單為自己補充紅藜的營養價值。烹煮時,可參考以下作法:

  1. 清洗紅藜:紅藜籽實非常輕盈細小,可取細篩網仔細清洗至沒有泡泡。
  2. 電鍋炊煮:將紅藜與水以1:3的比例放入內鍋,外鍋加一杯水,跳起即可。
  3. 拌入料理:將煮熟的紅藜扮鬆、放涼,依個人口味調味,自由拌入料理中。

*延伸閱讀:紅藜麥變化食譜

 

紅藜作為烘焙材料

國內麵包冠軍亦曾運用臺灣紅藜,作為麵包烘焙的原物料之一。

在蛋糕、甜點、餅乾中也能經常發現紅藜的添加,烹煮方式同上述冷食的作法,再將其與烘培材料混合後進行烘焙。

 

紅藜不只可以吃!紅藜還能這樣用

 

紅藜能防止農作物被啄食

紅藜殼中含有天然的皂素,其中具有較刺激成分,因此一般鳥類不喜啄食。

種植部落利用此經驗與特性,經常在播種小米等作物時,會摻進紅藜的種子與作物伴生。

也因為紅藜可長至 2.8 公尺,高度可遮掩作物,自然為作物提供保護效果,避免被輕易啄食。

 

使用紅藜製成保健品 

根據 Mintel 資料庫顯示,紅藜除了作為食飲品,相關產品範疇還包含健康保健食品。

在臺灣,已研發出紅藜高纖養身麥片、臺灣藜養身膠囊、臺灣藜酵素飲品:

  • 製成紅藜穀物粉,補充每日蛋白質及膳食纖維。
  • 護肝保健產品
  • 促進腸胃道蠕動的保健產品

 

紅藜還可作為美膚保養品

  • 據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資料提出,由於紅藜芽點富含植物幹細胞,在生醫美妝產業中,取其萃取物可應用於促進膠原蛋白及細胞生長修復之功效。
  • Mintel 在 2024 年美容保養類的趨勢報告中顯示,已有亞太地區保養品業者,看中紅藜的修護力,在搭配其他活性成分的情況下,可有效改善肌膚的光澤度、抑制黑色素生成。
     
  • 護膚品類包含有:臺灣藜面膜泥、臺灣藜潔膚露
     

關於紅藜的常見問答

 

紅藜與紅色藜麥是一樣的東西嗎?

不一樣。

紅藜為臺灣原生種,藜麥原產地來自南美洲,而紅色藜麥為藜麥的其中一種種類。

紅藜與紅色藜麥在營養價值、食用口感皆有差異。

 

紅藜每個人都適合吃嗎?

適合所有人食用,但不建議攝取過量,尤其是特殊病症患者。

因其鉀含量高,腎功能不全患者在食用前應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紅藜既然容易種植,為什麼售價不便宜?

在地人工作業成本高。

臺灣紅藜種植區多位在東部及南部山區部落,多為原住民所栽作。

採收後藜穗更需經由手工來進行脫粒、乾燥、深淺篩色的繁瑣作業。

 

紅藜可以取代白飯嗎?

依個人身體狀況而定。

一般人可以適量的紅藜取代其他澱粉來源。

需特別注意的是長期服用慢性藥物、腎功能低落患者,需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紅藜每日建議食用量為多少?

  • 脫殼的臺灣紅藜:每日不超過1.5米杯(約為70g)
  • 帶殼的臺灣紅藜:每日不超過2米杯(約為1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