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有你 ISUNEED
孩子夜半不睡心好累 ─ 掌握睡眠行為,養成與孩子的好眠默契!

孩子夜半不睡心好累 ─ 掌握睡眠行為,養成與孩子的好眠默契!

Aug 11. 2022

「當了爸媽後,再也睡不飽」─大概是所有新手爸媽的一致心聲吧!其實,嬰幼孩的生理時鐘與大人不同,掌握寶寶睡眠特性及睡不好的根本原因,慢慢地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爸媽們終有一天可以脫離沮喪的生活狀態。

 

 

為何寶寶難入睡、或常常在夜晚醒來哭鬧?

 

我們需要先知道,新生兒的睡眠行為跟大人不同,主要會有以下三種特點:

1. 時間非常的長:新生兒每天約需 18-20 個小時的睡眠,一般40-60分鐘為一個睡眠週期。

2. 容易斷斷續續:新生兒有一半的時間處於「淺睡期」,很容易就會醒來、也很容易再入睡。

3. 沒有晝夜之分:寶寶在肚子九個月都是暗暗的環境,約4個月以後才會漸漸建立日夜習慣。

 

寶寶的熟睡期僅有約50分鐘,晚上若有干擾或者身體不舒服時,就會特別容易醒來,這時可以等待幾分鐘,因為多數嬰幼孩體力不足,驚醒或哭泣幾分鐘後很容易再度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鬧,父母可以觀察寶寶是否有生理需求,試著拍背、調整室內溫度。

 

 

培養寶寶自行入睡習慣,爸媽可以這樣引導

 

許多爸媽在培養新生兒睡眠習慣時遇到的挫折及困難,有許多是來自於「哄睡」過程不順利,不管是奶睡、抱睡、拍睡、陪睡,需要大人在旁陪伴才能入睡,婦產科醫師指出,如果家裡的寶寶有睡眠問題,又同時有哄睡習慣,這兩者通常存在著因果關係,這時候嘗試「自行入睡」有機會可以改善睡眠問題。

 

所謂的自行入睡,是指「寶寶不需要大人的協助,就能自己睡覺」,在國外,有些睡眠專家把「自行入睡」列為「健康睡眠習慣」的條件之一,自行入睡是人的本能,睡前儀式與入睡習慣卻是"大人給予孩子的",從寶寶滿月至2個月開始,可以嘗試每到睡眠時間就執行睡前儀式,接著把寶寶放進床裡讓他自行入睡。有任何狀況就進房查看確認,以不打擾寶寶自行入睡為原則。每一天,每一次都這麼做,即便是小小的新生兒也很快就會知道:「睡覺時間到了,我睡在很舒服很安全的地方,不用哭泣,我就可以睡著了。」

 

透過每天的練習,習慣自行入睡後的寶寶,整體睡眠時間將能更長、睡眠品質更好,其源於寶寶一直是維持同樣的睡眠環境(不會經歷與大人的分離焦慮),所以整個睡眠過程不會被打擾,相對的有很大的安全感,慢慢就能達到「一覺到天明」。

 

建立與孩子的專屬睡前小儀式,每天都期待就寢

 

蒙特梭利曾說:「孩子喜愛秩序。」三歲之前的孩子,對「秩序」有著特別敏銳的感受性,規律的生活,可以使孩子預知生活的下一步是甚麼,如同父母親安穩的陪伴,給予孩子安全感。若能與孩子養成一套固定且長期的睡前儀式,可以讓孩子明白這些事情做完後,「就必須乖乖入睡了」除了滿足孩子的陪伴需求,也同時讓孩子養成自發性就寢的習慣,根據家中專屬的儀式,來應對孩子不適當的要求。婦產科醫師指出,泡溫水澡有助於促進睡眠,像是在睡前一起梳洗泡澡、幫孩子按摩四肢與肚子舒緩脹氣.等孩子大一些可以一起收拾玩具、看故事書、聽聽音樂、親親孩子等較溫和的互動,讓孩子期待在睡前一起與大人做這些事的時光。

 

在睡前跟孩子享受親密的感覺,讓孩子認知到:「早上起床後,爸媽會繼續陪我玩。」此外,在睡前可以為孩子更換品質比較好的尿布,避免因為尿濕、導致身體不適而醒來。長期下來,即可以養成固定的夜間睡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