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有你 ISUNEED
產後不適應症頭多,面對情緒低落無須害怕,新手爸爸一起看!

產後不適應症頭多,面對情緒低落無須害怕,新手爸爸一起看!

Jun 30. 2023

產後身心生活巨變!3-8成媽咪有產後情緒低落,更以第一胎新手媽咪為多

生產後,媽媽們面臨到荷爾蒙的變化、身體不適、嬰兒照顧,以及情緒與壓力,據國健署統計,高達30-80%的婦女都會有「產後情緒低落」的輕微憂鬱狀況,其中又約有15%比例的媽媽沒有在時間內獲得改善,演變為「周產期憂鬱」程度。 最明顯的症狀容易心情低落、脾氣暴躁、感到疲憊、食慾不振、容易落淚、嚴重會出現頭痛失眠等問題,但通常屬於暫時性的症狀,是可以自行緩解。這些典型症狀一般會在產後3天離開醫院回家時開始出現,最常出現的時間在於產後6週,而在產後一年之內,隨時都有可能會發生。當這些負面情緒出現時,通常1-2週就能緩解,如果超過一個月以上,甚至開始無法照顧孩子,就可能是產後憂鬱。

 

 

產後憂鬱的成因?家人的理解與陪伴尤為重要

當懷孕過程、生產過程累積下來的疲累,體內賀爾蒙也會跟著改變,產前雌激素會特別高,產後快速往下掉,當荷爾蒙與角色出現重大變化,產後憂鬱的狀況經常是不自覺的,許多媽媽會選擇獨自隱忍避免對外求援,親友亦容易忽略,在意識到媽媽的負面情緒、並做出調適前,我們先了解產後憂鬱的三大成因:

・生理面:產後雌性激素與黃體素急遽下降,而其他神經傳導物質(如色胺酸、正腎上腺素、皮質醇等)也會減少,是影響媽媽情緒起伏的關鍵。另外,生產後像是胯下疼痛、漏尿、痔瘡等等的許多生理不適,也都會影響情緒。

心理面:做為照顧者,媽媽們心理壓力急劇增加,需顧及寶寶狀況與職場工作,同時面對產後身型改變、自己的時間變的零碎,也是媽媽的壓力來源之一。

社會面:加入新生命後生活歷經震盪,同時面對外界以關心為名的建議,常見像是長輩的教養意見、哺乳方式的指教,在此階段對於媽媽們造成壓力,進而引發對自我的不認同,產生產後憂鬱症狀。

 

正視自己的不開心!四個方式逐步回到喜歡的生活狀態

在成為母親之前,無論是身體或心靈,媽媽都是初次成為這個角色。妳可以很愛孩子與家庭,但也同時能感到疲累與挫折,甚至會感到不平,任何的感受都沒有對錯。許多媽媽因為睡眠不足,引起各種情緒反應,要記得:再累,也要透過一些方法讓自己遠離憂鬱,以下四個原則參考:

1. 適時放下休息,身心體力是第一 照護新生兒時,幾乎所有時間都被哺乳、餵食、換尿布等事項佔滿,即便如此,還是要記得留點時間給自己,趁寶寶熟睡時,把握時間小睡一下,或做些伸展運動,攝取喜歡的食物等等。如果真的無力照顧,不妨與家人討論幫忙看照,或是與另一半分工照護方式,盡可能保持每天足夠的休息,或撥出一小段時間散心,保留喘息的機會。

2. 找到情緒發洩管道,正面迎接負面情緒 爸媽共同敞開心胸,分享彼此對新生活的想法並討論解決瓶頸的方式,一起摸索更合適你們的養育方法,以爸媽的身心健康為原則,照護寶寶的過程才會是健康的。也建議媽媽們都應該找到自己情緒發洩的管道,像是與親友暢聊、運動、聽音樂等,避免壓力積累在心裡,增進身心與情緒的協調能力。

 

 

3.一邊照顧孩子也做自己擅長喜歡的事 愛寶寶之前,別忘了告訴自己不需要是一個滿分的母親,舉例來說,當寶寶哭鬧不休 安撫無效,這時別認為都是自己的錯。待身體狀況回復後,可以在每天撥出一個固定的時間片段,慢慢做往常自己的工作、嗜好,在育兒生活中慢慢加入一點過往熟悉的例常,降低產後巨變的失落感。

4. 將懷孕前的衣服妥善收藏好 懷孕時期身材變形走樣,衣櫃的服裝都已汰換掉,在產後幾個月到1年的產後時期,媽媽們可以透過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或是搭配按摩保養的方式(滋養按摩油 / 妊娠撫紋霜),消除水腫、緊實肌膚,讓自己逐步回到孕前體態,再次喜歡當媽媽後的自己。

 

 

作為產後媽咪的另一半與親友,記得千萬不要隨口安慰媽媽「看開一點」、「放輕鬆」, 這不僅幫不上忙,反而會讓她更加自責和沮喪。 很多人會問,產後憂鬱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蔡佳倫醫師的答案是:「隨時!」只要覺得自己不太對勁,不妨使用全世界公用評估孕期及產後檢測的「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自我評估,一旦需要協助,都應馬上尋求幫助或精神身心專科醫師幫忙。常見的產後憂鬱症狀不是疾病,只要正面應對,媽媽們一定可以度過這段時期,找到面對新生活的步調與解方!